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基本信息

二〇一九年学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26
浏览次数: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入实施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精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提出的“四个着力、四个切实”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立德树人初心,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砥砺前行、克难攻坚,走以改革促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较好地完成了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把学院建成“社会满意度高,国内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示范名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改革先行,加快释放学院发展活力

突出抓好机构改革工作。根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科学谋划与精心组织实施机构改革方案,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形成了适应学院创新发展新要求,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的机构体系;修订完善了部门单位主体责任体系、履职尽责任务清单,机构改革后各项工作运行平稳。

有序完成中层干部选任换届。按照“严格程序、严守标准、严肃纪律”的总要求,有序完成中层干部调整与选拔工作,顺利完成了92名中层干部换届,选任了45名中层干部,优化了中层干部结构。开展以政治建设为主导、管理能力为主题的中层干部培训,提高了管理服务能力。

顺利实施全员聘用。研究制定实施《2018年定编定岗及新一轮全员聘用实施方案》,完成了在册在岗人员岗位聘任工作,全面修订了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建立了履职尽责考核工作标准。

圆满完成国营长江船用机械厂撤销工作。平稳与31名社会用工签订了劳动终止合同协议,并帮助推荐再就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规范处置了废旧设备、库存材料和产成品,完成了债权债务全面清理、清偿和追偿,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充分体现了“爱校为校、敬业奉献、主动作为、克难奋进”的主人翁精神。

(二)坚持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深入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完成2018年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执行绩效数据采集与评价工作,如期提交了执行绩效评价报告。

创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院年度重点工作、月度重点工作标准“拟定--审核--实施--评价”为切入点,制定了教学诊改实施方案,创新推进了“五个层面”问题清单的整改;完成了2018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报告、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与就业质量报告、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继续实施“英才班”试点,制定实施2018级9种不同类型9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组织完成2015级五年制中高职衔接培养转段考核,协同完成2015级五年制专科高职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转段考核,以及2018级毕业生进入普通高校的审核推荐工作,共有287名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高校学习;精心组织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申报与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完成了5个品牌专业和2个特色专业省级验收,新增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荣获第二届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获奖总数并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第八届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与技能大赛取得新成果。制订实施技能大赛管理办法,提高了表彰奖励力度,激发了师生参赛积极性并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150项,其中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以上各类一等奖21项;成功承办了湖北省国赛承办校组织管理培训、参与省赛承办校培训,继续承办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国赛、首次承办市场营销技能大赛省赛,扩大了学院影响力;首次承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综合机械及自动化湖北选拔赛,成为我省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湖北培训基地,并获得省人社厅1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

教学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国家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应用了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行业、企业、院校共建了船舶类 4 个专业群的“船舶资源馆”,素材资源总数近1.5万个,学院被教育部评为湖北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三)坚持统筹推进,招生就业品质持续提升

招生数量与质量实现“双提升”。继续实施全员招生宣传,整合招生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及各二级学院网站等平台,充分发挥“技能高考”“专本连读”等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在场、在线、组织平台等招生宣传的联动,2018年学院新生报到5351人,报到率96.29%,再创历史新高;成立了士官学院,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得到武警、海军等支持,新增士官培养计划210人,为深化军民融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夯实了基础。

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资源。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合作,加强与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区域就业机构联动交流,参加校企深度合作会6次,引进百余家优质企业到校招聘。2018年共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652场,提供就业岗位近28000个,毕业生就业供需比达到5:1,上级部门的核查就业率96.31%。

(四)坚持立德树人,学生管理服务亮点纷呈

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秉承“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工作理念,依托“百生讲坛”“青马工程”等平台,持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寒江中勇救落水女青年、火灾中智救受困居民、公交车上“勇敢抱”、携手警察抓捕盗窃嫌犯、路边急救摔伤老人、最美新生标兵、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以及扶贫、助老等志愿服务先进事迹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院得到生动实践。张宝义务献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学院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无偿献血促进奖”。

学生教育扎实有效。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着眼点,细化各项常规管理流程,确保工作平稳运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优化,形成一支277人的兼职班主任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强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人身安全、国防等专题教育;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达标验收工作;在校学生入伍义务兵151人,学院荣获“2015-2017年度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士官生军政训练不断强化,获得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军运杯”大学生军体拳挑战赛湖北省决赛第二名。

创新创业教育再创佳绩。积极整合校内资源,狠抓创新创业教育,在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省赛银奖一项、铜奖两项,单项奖三项,创历史最佳成绩。在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中,荣获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五)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不断强化

名师队伍建设扩容提速。周兰教授喜获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成为湖北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教师;黄金花教授成为我院第3位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政教授工作室入选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我院名师工作室数量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教师引进与培训工作加强。2018年学院共计公开招聘50人,组织近两年入职教师参加教育部师德师风专项网络培训60人次。52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业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60名骨干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及有效课堂认证培训。

(六)坚持创新驱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学院《科研项目预申报培育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科研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增加至8个,12个精选专利项目在《长江日报》发布。2018年,学院公开发表论文232篇,教材19部,各类权属知识产权31项,发明专利1项,各级各类课题立项68项,结题55项。

中德双元制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优化中德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首届中德班初次就业率100%,全年完成中德教育专业师资培训173人次,制定了中德项目专业能力小组三年培养规划,为项目形成示范推广能力奠定了基础。主办全国中德双元制论坛,扩大了试点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产教融合再结硕果。与招商工业集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授课、企业文化融入及学生管理等,总结提炼校企合作成果,推荐发布产教融合优秀典型案例11项。

(七)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提档升级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沿线周边国家开展交流互访达20余人次。其中,与泰国17所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书,招收第二批泰国留学生14人。持续推进“百千万计划”项目,对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相关院校,积极达成合作协议;组织首批优秀学生跨文化海外交流,与美国皮马社区学院、乔治亚学院等开展了多个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拟订等工作。

完善校友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校友会申报注册工作并获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校友会筹备委员会;初步搭建了“网站+微信+校友读物”校友服务体系,实现了“校友信息动态管理,校友活动线上预约,校友捐赠线上完成”。全年共计接待校友返校活动6场,推送优秀校友事迹材料28篇。

强化宣传阵地建设。2018年,围绕学院建设发展中心工作,官方微信发布资讯230余条,综合影响力多次跻身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榜单百强;官方微博推送消息2000余条,入围高校微博传播指数排行榜50强。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中国教育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刊发学院建设发展相关报道近300篇次,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打造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制定了学院《琴台讲坛实施意见》,全年开展各类专题讲座34场。启动了校歌征集活动;深入实施“张宝”志愿服务队品牌项目,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85场,学生志愿服务奉献精神进一步加强。2018年,学院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校园)荣誉称号。

(八)坚持固本强基,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积极改善学院基本教学与办公条件。全年投入1700 余万元,完成了实训室建设及设备配置项目30余项。新建了产品创意设计中心、船舶管系加工、弧焊机器人等实训室;改扩建了工业机器人、3D 打印、船舶辅机等实训室。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52项工程,涵盖教学楼维修、学生公寓维修、食堂餐厅改造、实训室改造、附属工厂建筑物改造利用、校园环境整治等多方面,保障了教育教学需要。引入汉阳区政府专项资金600余万元,组织开展了校园雨污分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学院排水排污基础设施欠缺问题。

有效吸纳校外资金助力学院发展。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投资1765万元项目协议,有效解决了制约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成功引进两家运营商开展数字化学生公寓建设和三年合同期的保障运营,为学院创造经济效益1606.8万元。

关注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与省人社厅沟通,我院被纳入全省首批上线预运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高校。组织了教职工体检,落实了相关福利政策;修缮了教职工健身活动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克服资金困难,确保离退休人员调增离退休费落实到位。完成了全院师生员工的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杜绝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了全院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配合政府推进铁桥社区征收工作。

推进“全院阅读”和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全院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完成2018年学院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工作,有效提高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夯实校园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全校消防检查、实验实训室安全排查与综合整治,强化开学、放假、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安全管控,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再度成为“武汉地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九)高度重视政治建设,主动履行政治责任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一岗三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政课程改革项目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课前三分钟”为主要载体的课程思政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强民主建设。坚持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及时化解矛盾和风险。发挥统战作用,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抓好自身建设,推进党外优秀人才“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教育活动;支持工会工作,落实“两代会”代表意见建议,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基层组织,联系服务青年。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责任,落实完成巡视整改大起底、大检查各项任务;组织开展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和中层干部换届纪律教育,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六条意见,深入查摆老问题新现象,有效遏制了“四风”;依法依规履行审计职责,配合完成了省教育厅财务检查,迎接了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了22个基本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审减金额126万余元,依法依规治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汉南区水三村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委精准扶贫工作组肯定,黄冈蕲春李时珍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如期进行,援疆支教工作继续推进;全年实施心理危机干预51例,开展心理咨询536人次,心理访谈208人次的专项活动,为心理困难群体走出困境提供了支持;积极与企业沟通,成功帮助381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实现了就业扶贫帮困。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克难攻坚的一年,全体船院人心向美好、不惧艰辛,共同谱写了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员工砥砺前行、挥洒汗水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广大教职员工,向可亲可敬的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的改革发展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我们的办学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推进内涵建设,深化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同心协力,拼搏奋斗,我们的幸福家园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面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师生员工对学院发展的新期待,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学院事业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机构改革后,管理效率有待提高,激发教职工活力的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领军人物、技能大师亟待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品牌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办学经费不足、办学资源紧张的压力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要前进就会有困难,要发展就会有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不回避、不懈怠,群策群力、精准施策,在不断推进事业的发展中破解困难、解决问题。

二、2019年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之年,是全面完成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2019年,我们既要迎接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验收的重大挑战,又要迎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计划启动实施的重要机遇。前者责任重大、后者使命光荣。

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全面落实院党委决策部署,积极抢抓高等职业教育重大发展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湖北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教育教学诊改,聚焦深化改革,奋力推进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争取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19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积极创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完成“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级验收任务;全面完成教学“诊改”试点项目复核;做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优化生源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技能大赛、教学竞赛成绩新突破;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配合政府做好铁桥社区征收工作;积极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2019年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要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筑牢学院发展之

推动完成“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专项验收。对标教育部、省教育厅“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验收方案,以不低于《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书为总体要求,全力做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整体验收与骨干专业、优质学校等专项验收;学院成为省级优质专科高职学校,争创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若干骨干专业成为国家级骨干专业。

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服务海洋强国、制造强国、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服务湖北区域和产业发展,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学院2014-2020年学院专业设置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目标,深化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海类专业为特色,以现代制造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为支撑,以土木建筑类、财经商贸类、旅游类、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为拓展的专业体系建设。继续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建设,重点建设面向海洋科技工业全产业链特色专业群,争创全国高水平骨干专业群。

扎实开展教学诊改复核。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案为基础,以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数据为支撑,构建“强基础、促应用、融数据、造流程、塑画像”的教学诊断改进平台,逐步扩展和完善学院信息化建设生态。

全面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创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产教融合为建设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二)深挖教育教学潜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双元”育人工作机制,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成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设置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启动专业评估工作,全面修订学院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专业教材,推进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化设计教育教学,制订完善2019级差异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持续实施“英才培养工程”,探索特色培养新路径;紧跟部队需求,完善军民融合式部队士官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五年制中高职衔接培养和专科高职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工作,做好2016级项目学生的转段考试工作。总结现代学徒制经验做法,扩大推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开发课证融通课程,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探索实施“双语”教学试点,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加强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实训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重点做好25个实训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启动创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专业与课程教学诊改工作,进一步修订《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以到课率、课程合格率、教研室活动核查等为基本抓手,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优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完善大学生学籍预警机制,规范学籍管理。探索实施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

实施师生技能竞赛专项计划。落实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省级以上竞赛参赛队员选拔与培训工作。按照世赛、国赛与省赛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承办和参加世赛、国赛、省赛赛项,进一步提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行业性技能大赛成绩。积极培育世赛项目,支持鼓励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争创优异成绩,为国为校争光。继续实施校、省、部三级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实现参赛成绩有新突破。加强省级及以上赛项技术规范与评分标准研究,推进赛项资源转化,将世赛、国家(省)技能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为重点,持续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积极组织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启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建设信息资源制作中心和智慧教室,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水平。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强化教学过程考核。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与结果运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切实加强五个团队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全员聘用后实际情况和学院发展需要,加强教育团队、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团队、服务团队等五个团队建设,制定实施不同团队的建设标准;坚持外引内培,重点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程序和面试方案,科学有序实施人才公开招聘,加大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公开招聘力度,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加强校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积极落实“双百计划”,推进教师下企业锻炼,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职工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研究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加强对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体系的研究,探索建立健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和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的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深入研究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加强与省人社厅、省综治办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完善学院绩效工资制度。

(四)推进科研与社会服务制度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认真研究实施国家和地方科技工作的新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工作,全力推进科研工作向高水平发展。以第三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加强项目研究、指导与培育,完善项目管理。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学院科研竞争力及话语权。继续加大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扶持力度,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增强以社会培训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组织开展社会培训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搭建学院社会培训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施《对外师资培训管理办法》和《社会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注重实效”的社会培训工作管理机制;鼓励各二级学院成立具有专业或行业特色的二级培训中心,积极挖掘自有的培训师资、实训设备、教学管理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大力引进和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培训,拓展新的社会培训合作领域。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动开展国培、省培等大型培训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工作。发挥学校品牌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网络教育项目,积极承办各级各类社会考试。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积极探索为部队开展培训服务。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制定“五个思政”实施方案,推进强化“课前三分钟”,完善“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大力培育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的宣传教育,开展“升国旗、唱国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船院行”系列活动,培育、发展、推介一批优秀典型案例。

完善学生管理服务考核机制。以强化学生管理为目标,加强学生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理清工作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学生管理流程,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活动策划与设计,注重学生体验与育人实效。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注重文明教育,大力开展班风、学风建设。对照部队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完善士官生教育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士官学院的日常管理,进一步提升士官生的军政素养和精神风貌。

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优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持续提升心理育人质量。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实施《2019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优化课程建设,将3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纳入学分管理,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优化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管理,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础性保障。进一步提高专业老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好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培育和参赛工作。

扎实推进团学工作。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坚持推进学院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依托建国70周年等重大契机,大力推进“智慧团建”;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建设;鼓励基层团组织打造具有学术内涵的文化活动;继续打造“张宝服务队”品牌,加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培训指导管理,在服务军运会活动中,彰显军工院校的使命担当。

(六)集聚招生就业合力,力促招生就业品质“双升”

完善招生工作考核机制。跟踪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政策,准确把握新高考制度改革方向,加强招生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学院招生工作整体设计。调控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完善招生工作考核机制。研究探索专业大类招生试点工作。做好定向培养士官招生工作,积极争取扩大士官培养计划和新增培养专业。继续发挥技能高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技能高考模式,为国家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提供鲜活案例,为录取优质中职生源、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提供支撑。

提升就业工作品质。积极响应“我选湖北”计划,服务湖北“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探索地方经济产业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发展模式,引导更多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大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进一步完善精准化和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就业工作品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做大做强“湖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船舶与航海类就业创业市场”,加强与行业内就业单位联系,提高船舶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积极拓展通用类专业就业市场,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困难毕业生“一对一”帮扶工作,提高校园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确保毕业生协议就业率90%以上。

(七)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拓宽国际办学合作领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要求部署,建立健全学院对外合作办学机制;强化稳定与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办学模式和水平,探索开发国际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积极推进中德职教项目本土化改造进程,力争形成示范推广能力。

做精做深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的促进作用,重点以教师能力提升、服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力提升为切入点,选择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为合作对象,以订单培养、联合开发、携手服务为具体抓手,探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和力度不断提升。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积极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联系,参与推进中国海洋科技工业产教融合职教联盟建设。发挥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秘书处平台作用,实施职教集团信息平台建设,争取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构建基于职教联盟、职教集团、行指委的多元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格局,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积极发挥校友会平台作用。组织召开校友会成立大会,进一步完善校友工作制度及“网站+微信+校友读物”服务体系,建立校友资源和信息搜集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学校、二级学院两级校友会,加强对班级QQ群、微信群的指导与维护服务,实施教师加入班级群制度,做好毕业班级群信息的移交及管理;加强区域校友会建设,以迎接2020年学院建校70周年为抓手,开展 “校友寻访”系列活动;强化与校友的广泛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回访和形式多样的校友合作,积极筹备和申报教育发展基金会。

(八)提升校园文化内力,扩大学院对外影响力

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的落实,贯彻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入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讲好“船院故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落实学院《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启动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完成校歌制作及宣传推广传唱工作,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落实《学院琴台讲坛实施意见》,邀请专家学者入校讲座交流;开展第三届校园文化暨网络文化成果评选活动,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成果和网络文化名站名栏,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强化校园宣传队伍建设。精心组织2019年新闻宣传培训班,开展新闻写作和舆情处置专项培训,探索建立宣传新闻工作表彰制度,切实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提升宣传影响力。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聚焦学院改革发展总体布局,聚焦基层创新,聚焦师生员工关切,聚焦优秀成果、先进人物、典型案例,开展总体宣传、专题宣传、深度宣传相结合的“大宣传”活动;统筹运用校内各类宣传平台,强化与校外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努力提升对外宣传报道的层次与质量,提高学院社会美誉度。

(九)加强校园服务保障,提升服务质量

统筹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校园功能区建设。组织实施图书馆消防维修工程、招待所改造工程、4号教学楼防水维修、迎新学生公寓维修工程等项目;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日常保养,提高日常维修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学院卫生所基本条件建设,保障全院师生员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预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全体师生员工身心健康。

提升师生员工在校学习工作幸福体验。改进完善后勤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温度;完善后勤服务应急响应机制,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加强对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供水供电设施的日常监管强度;加大雅苑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协管力度;推进后勤服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师生员工满意度。

打造优质“智慧校园”工程。坚持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校治理、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的工作导向,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形成与学院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为“无纸化”办公、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稳定”的技术支撑。

进一步加强图书档案管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理念,以服务教师教学科研为导向,以信息化资源采购为重点,改进图书信息资源馆藏结构;以在校生为重点,创新开展全民阅读与优秀图书推介活动;以迎接2019年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复审为载体,完善档案制度建设和档案编研;以迎接建校70周年为切入点,启动校史编撰工作,挖掘档案育人资源。

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社区征收的后续工作,化解征收过程中的矛盾。做好国有资产处置的报批。

支持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保障教职员工权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技能比武等劳动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关心关爱离退休人员。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离退休人员排忧解难,开展“送学”“送温暖”“好家风”建设活动,让离退休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做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发挥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丰裕、社会资源丰厚的积极作用,推动老有所为。

(十)坚持依法治校,提升治理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开展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等教育活动,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以清正清廉为干事创业添锐气、增底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落实学院各类采购工作;制定学院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巩固整改工作成果;做好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援疆支教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好脱贫攻坚政治任务。

坚持依法治校。以学院章程为总依据,全面梳理与完善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学院机构改革后管理格局的变化,优化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各级各类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加强基于两级管理框架的教学单位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研究,探索构建目标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各类考核办法;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职责,建立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完善与实施学院表彰奖励、荣誉制度。依法依规做好国营长江船用机械厂注销后资产、档案等移交工作,充分发挥工业中心教学实训、技能培训等功能。

做好信访工作。关注师生利益诉求,建立健全信访矛盾纠纷预警研判排查机制,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加强信访工作督办和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切实维护学院的合法权益。推进校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实施会计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落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方案》,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严格预算控制与管理,建立成本分析与核算运作机制,增强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设“平安校园”。加强维护稳定形势研判和政治稳定工作前瞻性研究,做好预警预判、排查化解、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强化校内实训基地、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安全管控;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校园安全隐患和风险常态化排查,积极落实整改事项;进一步加强消防、治安、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完成各项安全责任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