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基本信息

二〇二三年学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5
浏览次数:

——2023224日在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院长  魏少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期验收之年,也是学院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启动省“双高计划”建设、努力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关键之年。

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一路砥砺前行,一路开拓奋进,顺利完成了学院第五届三次教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这一年,我们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事”、擎画“校之大计”,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标志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验收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总支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清廉船院”建设工作被光明日报湖北省纪委监委官网、荆楚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院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获得优秀

——顺利通过教育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验收

——获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

——立项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4部,被推荐参加“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6部

——获得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入围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公示4项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入选教育部高校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1项获得第八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奖项22项。

——牵头制定教育部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项;参与修(制)订教育部高职本科专科专业简介和标准4项。

——《“一领双驱四化”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和创新团队建设等其他省级以上典型案例7项。

丰硕成果令人振奋,亮眼成绩催人奋进。船院人不甘落后、真抓实干,各项事业都呈现了新气象、展现了新作为。

一)坚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及时印发“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分解一览表,全面完成“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研究,学院新时期发展“路线图”更加清晰。高效统筹“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在国家“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持续推进新校区建设,成立校区置换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武汉市政府主管部门达成意向,长久制约学院发展的办学空间不足历史性难点问题正在逐步推进解决。深刻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大势,成立争创职业本科学校工作领导专班,积极推动职业本科学校创建。

教育教学改革焕发新气象加快构建国家、省、校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系,研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和8种类型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完成7个专业群和76个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启动优质课堂认证工作,遴选18门课程开展优质课堂公开课,形成了一批“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新增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专业覆盖率达77%,1+X证书考试通过率达91%。成立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竞赛获得新佳绩。组织承办船舶行指委首届“船舶小匠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焊接技术赛项。学生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奖项76项。教师获教学能力省赛三等奖2项其他各类校外奖项15,获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入围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公示4项。

(二)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育人路径持续拓宽。坚持兴船报国育英才,凝练总结《“一领双驱四化”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典型案例,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教育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持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牵头制定职业院校思政课示范课堂评价标准,系统集成共享型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课程思政名师示范课堂遴选,“远航中国”金课建设列入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三进”工作在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获得肯定。厚植红色军工文化和蓝色海洋文化育人沃土,学院荣获2018-2021年度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标准化高校征兵工作站被评为省级示范高校征兵工作站,入选全国舰船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舰船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育人质量稳步提高。有序推进“五育并举”落实落细,完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初期建设,扎实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大美船院”“匠心船院”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从严治团、从严治会,强化优秀团学品牌建设,20511班团支部获评“百生讲坛”省级铜牌团支部,“学以致用志愿服务团队”入选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创建团体。生动讲好船院优秀青年故事,学生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1名。

创新创业不断突破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学生团队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刷新历史最佳成绩,获得省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4项。3组学生团队获得“挑战杯”省级竞赛银奖,12组学生团队获得省级铜奖。成功申报武汉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校内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238人日。

招生就业更加优质。坚持“控制规模、稳定质量”的招生工作总基调,积极优化改进招生工作模式,2022年录取本科线上考生330人,新生报到5395人,报到率96.44%,本科线下20分以上录取新生占比64.77%,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圆满完成2022年技能高考组考工作,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力以赴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就业服务工作,举办招聘会203场,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93%,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继续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三)夯实内涵建设,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师资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引育并举,2022年招聘教师43名,其中青年博士8名、紧缺型高层次人才1名。统筹推进国家级、省级、校级名师团队建设,开展校级名师团队评选,新增校级名师工作室6个、校级教师团队5个。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参加各类培训700余人次,完成下企业实践锻炼130余人次持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学院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编制试点改革单位编制总量提升至962个,顺利完成新一轮全员聘用。不断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围绕破除“五唯”导向,系统修订职称评审制度,将思政课教师评审进行单列,打通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常抓不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月活动,营造良好师德氛围,教师荣获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1人,获得“最美高校辅导员”省级提名1人“双师型”名师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新增湖北产业教授1人、湖北名师1人。

科研创新生机勃发。完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2022年新签订横向课题45项,新立项纵向课题78项,科研经费到账总640余万元新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9项完善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科研潜力,新增知网收录高水平论文21篇,新获各类科研奖励12,获省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6项。聚焦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新建学生共创空间1个,与企业共建产学研中心3个。

产教融合亮点纷呈。紧紧围绕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人才链、专业链需求,优化焊接职教集团组织机构,深耕特色产学研合作,与船舶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平台,积极参与船舶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成功获批全国产教融合型机器人焊接培训推广基地、工信部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项。双元制本土化教改实践迈向国际化产教融合新阶段,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成功承办2022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德国双元制及本土化实践研修”项目。

国际交流特色鲜明。全面打响“船院模式”国际化品牌,获评2022年国际职业教育大会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典型院校,成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中非职教联盟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和首批冈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入选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聘用专家3人。积极对外推广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入选2022年(第六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优秀案例1项。参加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技术大赛等国际比赛,获得相关奖项近20项。

社会服务成果丰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完成校外教学点清理,校外教学点设置进一步规范。新增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师资培训、1+X种子教师(机电一体化)2个国培项目,完成省内中高职教师培训1600人日,学员满意度95%以上。社会培训管理系统通过验收,建成武汉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首个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顺利通过武汉市人社局审批备案,全年为政行企校提供各类社会服务128项,合计62万余人日、到账1460余万元,其中社会培训111项,培训39136人次,培训人次同比增长146%。

(四)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治理体系全面优化

平安建设持续巩固。坚持底线思维,大力推动平安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完善平安校园建设体制机制,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构建安全治理工作新格局,获评2021年度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科学统筹“七防工程”建设,持续开展“119”消防教育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筑牢了校园安全防线,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获省公安厅通报表彰,2人获评2022年度全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成为在全省“国家安全大宣讲”中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

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精准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动态修订“两案九制”,统筹做好师生返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校园临时管控、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科学实施学校、教学单位、年级、班级、宿舍五级防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有力。积极开展新冠病毒、“诺如”病毒和结核病群防群治,全年累计为15000余名师生组织扩面核酸检测160余批次,师生健康安全得到有力维护。

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开展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完成舰船与航海博物馆实体馆建设及验收实施智能机舱等实训室建设项目26项,新建、改扩建实训室20个,新增学生社团活动室7间完成标准化高校征兵工作站、“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心(驿站)建设。做好校园美化绿化等日常维护工作,为师生营造了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环境育人作用更加凸显积极推动档案服务能力提升,学院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达标,入选国家和省级档案高层次人才2人。

数字校园深入推进。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学院获评国家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成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湖北整省试点校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优秀案例奖1项。大力推进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制定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管理办法,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顺利通过教育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库改进项目验收,船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高效运用智能服务大厅,推进移动OA、移动离校等应用,学院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依法治校不断加强。制定学院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第一时间开展新职业教育法学习宣贯,严格落实校内规范性文件及合同的法律审查全覆盖,将依法治校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修订完善学院章程并报上级核准,以章程修订为抓手,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实施成效诊改、非常设机构清理。完成学院新一届理事会换届,校友服务日渐加强,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认真抓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师生员工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全年无重大信访舆情事件发生。坚持“一岗双责”,积极推进“清廉船院”建设,持续深化“四型”财务治理理念,财务“三保”职能进一步夯实,招标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

民主管理健全完善。积极发挥教代会功能,逐落实教代会提案,按时完成校情通报信息公开,学院民主管理渠道愈加畅通。进一步强化统战工作,全面开展师生信教排查,重视吸纳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关心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扎实完成离退休工作,持续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过去一年,船院人秉承“抱冰握火、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求发展,在艰难逆境迎难而上、奋楫争先,人人奉献、人人辛苦、人人出彩,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这离不开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有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向广大教职员工,各位校友,向关心支持学院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学院发展的一些瓶颈因素仍然存在,新校区选址历经多次变更,尚未“一锤定音”;职业本科的申创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办学经费困难,办学条件紧张依然困扰着我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只要我们正视问题,找准方向、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必然能够实现。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年,也是学院“双高建设”的冲刺之年。

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和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部署,深度融入湖北“三高地、两基地”建设目标深化“政军行企校”五方协同育人,切实落实学院党委决策部署,紧盯拓展办学空间、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双目标”,全面完成“双高”“提质培优”的“双计划”,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水滴石穿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力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船院道路”。

主要预期目标是:着力提升办学层次水平,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全面完成“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两大任务;拓宽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名师队伍扩容提质,师资结构更加优化;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专业群建设、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再创佳绩;统筹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加快“五维”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招生策略,提升就业质量;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社会培训做优做强;校园安全稳定得到切实维护;纵深推进“清廉船院”“幸福船院”,开展新一轮省级文明校园复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新的一年,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将迎来国家“双高计划”验收的终期大考,迈向创建职业本科办学层次的崭新征途,奏响校区整体置换和新校区建设的冲锋号角。要实现这些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答好学院高质量发展必答题,关键是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迎难而上、向难求成,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锚定“两大目标”抢抓机遇再启航

全力推进职业本科学校创建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筹职能,明确创建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认真准备各项申报材料,利用好全省职教资源优化整合政策条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锻长板、补短板,以最佳状态、集全校之力努力争创职业本科学校。

奋力谋划校区整体置换与新校区建设。把握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确定校区整体置换方案,办理用地手续,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坚持前瞻性思考,适时启动新校区建设前期论证工作,做好建设实施准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商因地铁12号线穿校建设而受影响的学生宿舍过渡方案,确保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平稳

二)推动“两大计划”,提档升级再创优

确保“双高”建设圆满收官全面梳理“双高计划”任务推进情况,高质量完成中期绩效考核整改工作,高标准编制2023年任务清单,责任到人,突出目标导向,强化绩效考核,确保任务完成度。大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提高项目和资金的匹配度,做到业财融合。全面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总结凝练典型案例,积极推广经验,树立全国海洋科技工业职业教育标杆,为终期验收做好充准备。

加快推动提质培优见行见效对照教育部备案的承接任务清单,深入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做好执行绩效数据采集与绩效报告撰写工作。对标教育部、省教育厅“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验收方案,全力做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整体验收与省级专业群等专项验收,力争获得更多更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三)建强师资队伍,干事动力再提振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放松。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结合“两大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建设和职业本科创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多措并举批量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加快推进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完成好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验收工作。统筹抓好省级、校级名师工作室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和建设工作。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关心辅导员成长发展。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懈怠。坚持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务晋升、人才推荐、评优评先等“首要标准”。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好2023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月、教师节表彰等活动,引导教职工争做“四有”好老师。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松劲。持续健全教师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体系,探索实施教师分类评价,完成2023年度职称评审、等级竞聘等工作。推进人事分配与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分配相关制度文件,不断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

四)夯实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再深化

构建三级专业群建设体系。对标国家战略,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组建、调整优化专业群布局。深入推进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个国家级专业群和智能装备制造与应用、数字商贸物流两个省级专业群建设辐射带动3个左右校级专业群建设,逐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专业群建设体系。面向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准确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编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升级现有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

创新实施多元人才培养。坚持扬长教育,持续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不断深化德技融合、书证融合、教赛融合、专创融合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制定《学院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修(制)订2023级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继续推动“英才”培养工程试点班等多元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坚持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推动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优质课堂公开课活动,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多元评价方式改革,遴选一批课堂革命典型案例。鼓励教师基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开发或修订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精品教材,出版新形态教材不少于15

高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国家教学标准,规范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审核,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更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育一批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完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严格X证书试点申请,规范开展“课证融通”与培训考核。加强教学值班、规范教学资料。大力推进课程过程化考核,规范各类考试管理。修订学籍管理制度,服务学生个性发展。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

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抢抓数字教育变革发展先机,以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效重塑职业教育的新生态面完成智慧教务系统建设,做好船舶智能制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验收准备工作,完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52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应用,重点培育10门左右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力争建成2门左右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资源深度融合应用能力培训继续开展智慧教室建设,不断改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继续引进网络通识课,不断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做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组织专班,积极开发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争取上传国家智慧教育等平台共享,扩大学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

健全完善技能竞赛体系。进一步修订学院竞赛管理办法,更新重点竞赛目录,规范赛项申请、成果认定流程。积极组织参加2023年省赛、国赛,进一步加强赛前培训与管理,加大技能竞赛鼓励力度,力争国家级以上赛项获奖4项次,省级以上赛项获奖40项次。精心组织省赛承办工作,确保承办过程平稳有序。持续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大赛引领作用,积极促进赛项资源积累与转化,加强优势赛项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的梯队建设,逐步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良好局面

(五)聚焦立德树人,育人质量再攀高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统筹推进“十大育人”体系的特色凝练、项目培育、品牌推广,开展第二批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培育与建设,重点打造高水平、示范性、可推广的实践案例和高水平理论成果对标落实湖北省“大思政课——新时代共同成长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全覆盖、立体化精准做好系列教育引导工作,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落实。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继续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组织参加思政课教学展示观摩比赛。

深入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工作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持续凝炼及培育“红色军工”“匠心船院”“大美船院”等学生思政品牌,准确把握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具体内涵,围绕“十四五”规划及“双高计划”“提质培优”任务要求,全面提升学分驱动的素质教育活动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力争推出更多省级以上学生思政精品团队、项目,持续提升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

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坚持学生社区党建与二级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协同发展,打造“党建+扬长教育”“党建+平安家园”“党建+服务提升”品牌,不断创新组织学生社区活动,构建多彩学生社区文化。成立实践育人方向的辅导员工作坊,统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持久推进实施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推行“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入驻,以“责任到楼、片区协作、导师轮转、学科交叉”的模式设置学生社区导师工作站,逐步实现学生的教育活动在学生生活区域的全覆盖。

着力提升创新创业工作质效。优化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育机制,实施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创业导师培训,积极聘请知名校友、企业家等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参与创新创业讲座、创业项目诊断,培育优秀双创学生团队。力争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持续推进团学工作改革。深入实施“青马工程”,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持续开展“远航班”“起航班”团学骨干培训,组织好寒暑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服务团员青年普遍需求、促进团员青年全面发展。

进一步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学生社团规范化建设,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社团生活,凝练校园文化品牌。

科学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生源特点,创新优化招生宣传模式继续加强定向培养军士、企业订单班等招生就业一体化建设力度,科学谋划因地铁建设因素影响的过渡期招生规模,不断提升招生工作效能。继续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与船舶行业紧密联系,不断筑牢船舶类毕业生的就业品牌优势。大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借助省内外人才市场服务平台,有效推动专业群就业协调发展。深入推进落实就业核查工作机制和工作责任,确保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六)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突破

创新科研体系。充分发挥船舶行指委船舶建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职能,做好船舶与海洋科技职业教育研究院建设。主动对接“专精特新”企业,完成激光等特色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产学研中心建设。继续做好湖北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湖北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两个创新平台科技与技术服务工作,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创新“武汉方案”发挥智库作用。助推民营船舶企业转型腾飞,做好省军民融合办指导的湖北少专船舶修造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国投船厂和华峰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绿色环保智能新船厂规划设计。加强科研管理数字化建设,持续完善科研成果与项目管理系统。认真组织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认定和培育工作,跟踪做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工作,全年力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突破100项。完成“打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项目培育与案例征集。加强职业教育研究,扩大学术交流,恢复学报双月刊出版发行。

做强校企合作。完善与优化多主体融合育人机制建设,提升校企合作层级,创新打造船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签订豪华邮轮学徒制工匠班培养协议,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和加强与区域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多主体融合育人机制,优化产教融合工作考核办法,激发校企合作活力和效力。深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集团化办学,优化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协同创新机制,力争建成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

(七)扩大开放办学,社会声誉再提升

拓宽国际交流。深化“本土化”与“在地化”内涵建设,打造“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特色品牌。持续推进中德、中加等教育合作项目本土化建设,对接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对专业核心课程、先进的技术技能培训资源进行本土化开发。积极拓展留学生招生、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国际化课程建设与“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途径。主动适应“走出去”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需求,推进海上丝路学院、海外员工培训中心、卓越海员培训基地等的国际化资源建设,高质量开展“留学船院”项目,继续做好泰国教师培训,加快完善符合“鲁班工坊”认定条件的海外培训基地建设。

做优社会培训。深化社会服务与培训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讲好湖北省暨武汉市渔业船员2023年“早春课堂”培训第一课。服务军民融合,做好湖北船舶企业员工技术培训。推动社会培训平台建设,建设优质培训资源,建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4个,开发职业培训资源包4个。打造社会培训品牌,建成国际化高水平培训基地1个。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力争全年参与、承办省级以上考试服务项目4个,实现社会服务总量超过20万人日,到款额不低于600万元,社会培训总量不低于6万人日。

密切校友联系。充分发挥校友会平台功能,加强与校友的联系。进一步完善校友服务体系,拓展建立区域校友分会。进一步增强校友荣誉感和归属感,用心用情为校友定制开发相关专属服务。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潜力,拓宽校友支持学院建设发展渠道

(八)坚持师生为本,服务保障再细化

优化办学条件。完成智能航运中心、智能制造中心、机电一体化中心等“双高计划”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互联网+服务”思维,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湖北整省试点校相关项目建设,升级校园出口带宽至20G,完成IPv6全面部署,建成精品智慧教室6间,推进实训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完善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打造书香校园全力推进校园健康驿站、互联网+明厨亮灶等项目建设开展校园水电设施及管线维修、更换和改造,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后勤保障服务机制,加强校园食堂、学生宿舍、校园环境等方面服务工作的质量管理做好地铁建设过渡期学生宿舍管理。持续完善图书、档案管理,进一步做好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校园传染病防控运行机制,以保健康、防重症为重点,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做好校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和校内健康驿站运行管理,完善公费医疗管理办法,优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开设健康医疗“绿色”通道,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夯实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新一轮省级文明校园复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彰显学院军工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巩固服务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心、关注、关怀、关爱”常态化机制,继续做好教职工传统节日慰问活动,进一步优化教职工年度体检工作,适时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关心离退休人员,关注他们的急难愁盼诉求,确保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退休人员生活待遇,优化门诊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关心关爱老同志身体健康,共享学院改革发展成果。

(九)优化内部治理,安全稳定再强化

坚持党建引领。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继续高标准落实好援疆援藏、乡村振兴、下沉社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

强化依法治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制度“废改立释”,推进新修订章程学习宣贯,将章程内容纳入各类师生培训。对标对表《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制定年度法治建设任务清单,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学习宣传教育,制定实施“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组织参加教育部“宪法卫士”在线学习。规范重大合同合法性审查,应当经过法律顾问审核的校发文件及合同协议覆盖率达100%。健全学术规范和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完善学术争议和学术不端处理机制。依法推进校务和信息公开,加强教代会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省级四星级教代会标准的规范文件体系,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落实学生代表提案工作制度。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

加强廉政建设。巩固巡视整改成果运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锲而不舍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纵深推进“清廉船院”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时代良好家风,凝练典型案例,培育校内示范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等教育活动。强化审计工作流程,逐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扎实做好省审计厅对学院经济责任审计迎检及整改落实工作。分层分类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对重点事监督、重点人教育。

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制定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年度任务清单,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细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绩效综合考核各项质量指标要求,强化目标导向和结果运用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完成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换证审核。开展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实施情况的“常态”和“专项”诊改反馈。进一步深化“四型”财务治理理念,加强重点项目业财融合管理,继续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及招标管理制度,推进实施网上报销、财务预算绩效一体化等财务、招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内部控制报告,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手册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工作流程。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化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及措施,形成综合防控合力继续争创全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校园政治安全深化“七防工程”,完善安全隐患风险排查与整治机制,开展“凌晨清查行动”“网络安全周”等活动升级校园监控、预警系统,加强警校联动,确保重大案(事)件零发生切实加强各类安全教育宣传,开展防范毒品、电信网络诈骗、传销、溺水、非法贷款、消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加强应急训练演练,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与处突能力推进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升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校地联动,完善校地共建长效机制抓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校园环境平安稳定。

各位代表!

2023年注定不平凡。征途漫漫催人进,知重负重再出发。当前,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我们勠力同心,躬耕不辍,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每一项工作干成、办好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