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12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视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着力于学生就业潜能的提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积极适应“一带一路、国防军工、海洋强国、中国制造2025年”国家战略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强化管理与服务,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31%,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满意度稳中有升。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受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影响较大,就业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现依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麦可思)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我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第一篇 学院概况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共五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0个专业,其中,2018届毕业生共涉及44个专业及方向。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5万余人。建校68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服务船舶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培养了6万余名高技能人才。

学院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行业特征与高职特点,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构建了“三海一工”(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的特色专业体系,探索形成了“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为特征的行业性高职院校四方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常态化专业调整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完善了以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项对接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深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增强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性。

学院先后荣获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紧缺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 强)、湖北省最佳就业服务奖、湖北省十佳就业专题网站、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省级核查免检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 毕业生供需情况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1.性别结构

学院2018届全日制大专毕业生5118人,其中男生3756人,女生1362人。

2.行业专业结构

行业类别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单位:人)

比例

(单位:%)

男生

(单位:人)

女生

(单位:人)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76

1.48%

67

9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27

0.53%

26

1

船舶工程技术

267

5.22%

247

20

船舶舾装

71

1.39%

64

7

电气自动化技术

97

1.90%

93

4

海洋工程技术

70

1.37%

64

6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122

2.38%

120

2

航海技术

100

1.95%

100

0

轮机工程技术

99

1.93%

99

0

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

141

2.75%

138

3

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方向)

73

1.43%

73

0

内燃机制造与维修

124

2.42%

122

2

游艇设计与制造

75

1.47%

66

9

合计

1342

26.22%

1279

63

产品造型设计

75

1.47%

32

43

钢结构建造技术

21

0.41%

21

0

工程造价

191

3.73%

93

98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66

1.29%

63

3

机械设计与制造

135

2.64%

131

4

激光加工技术

160

3.13%

154

6

建筑工程技术

90

1.76%

83

7

模具设计与制造

109

2.13%

102

7

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方向)

68

1.33%

54

1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33

2.60%

132

1

数控技术

115

2.25%

102

13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

331

6.47%

298

33

装饰艺术设计

88

1.72%

34

54

合计

1582

30.91%

1299

283

机电一体化技术

175

3.42%

165

10

机电一体化技术(地铁机电设备技术方向)

71

2.31%

116

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58

1.39%

57

1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3G/4G移动通信开发工程师方向)

73

1.90%

70

27

计算机网络技术

118

2.83%

95

50

软件技术

145

0.61%

21

10

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向)

97

2.13%

32

77

软件技术(高级软件工程师方向)

109

5.04%

216

42

应用电子技术

258

1.13%

47

11

应用电子技术(地铁通信技术方向)

31

1.43%

67

6

合计

1135

22.18%

886

249

会计

6.62%

339

44

295

酒店管理

3.28%

168

55

113

旅游管理

1.27%

65

6

59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2.46%

126

85

41

商务管理

1.35%

69

14

55

商务英语

1.66%

85

4

81

市场营销

1.60%

82

29

53

物流管理

2.44%

125

55

70

合计

1059

20.69%

303

756

表1 行业类别结构表

3.生源结构

生源地

毕业人数(单位:人)

比例(单位:%)

湖北省

4245

82.94%

甘肃省

199

3.89%

河南省

74

1.45%

山西省

63

1.23%

重庆市

50

0.98%

安徽省

56

1.09%

江西省

44

0.86%

吉林省

21

0.41%

辽宁省

41

0.80%

山东省

37

0.72%

四川省

44

0.86%

陕西省

34

0.66%

广东省

27

0.53%

海南省

30

0.5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

0.02%

河北省

12

0.23%

内蒙古

31

0.61%

云南省

31

0.61%

浙江省

12

0.23%

黑龙江

16

0.31%

江苏省

4

0.08%

湖南省

15

0.29%

贵州省

19

0.37%

福建省

9

0.18%

天津市

3

0.06%

合计

5118

100%

表2 生源结构表

二、毕业生需求情况

2018年学院共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652场(含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和其他形式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28000个,全院毕业生就业供需比达到5.43:1。2018届校园招聘会统计表如下(2017.9.5-2018.6.22就业信息网数据统计):

1.各二级学院供需比

二级学院

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

毕业生人数

供需比

机械工程学院

6276

1081

5.81:1

动力工程学院

4609

889

5.18:1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4456

907

4.91:1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6969

1308

5.33:1

经济与管理学院

5475

933

5.87:1

合计

27785

5118

5.43:1

表3 各二级学院供需比表

2.分行业供需比

就业单位类别

提供岗位数

毕业人数

供需比

船舶与航海类

6716

1342

5.00:1

机械与制造类

8660

1582

5.47:1

电子与信息类

6193

1135

5.46:1

经济与管理类

6216

1059

5.87:1

合计

27785

5118

5.43:1

表4 分行业供需比

3.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就业单位类别

单位数(单位:家)

所占比例(单位:%)

船舶与航海类

208

17.95%

机械与制造类

287

24.76%

电子与信息类

312

26.92%

经济与管理类

352

30.37%

表5 就业单位行业分布表

4.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就业人数

科研设计单位

33

高等教育单位

4

中初教育单位

19

医疗卫生单位

17

国有企业

580

三资企业

669

其他企业

3128

部队

184

自主创业

10

升学

285

第三篇 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总就业率

1.就业率构成(截止2018年9月1日,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核查之后)

项目类别

就业率

其中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升学出国率

自主创业率

比例

96.31%

89.66%

0.88%

5.57%

0.20%

表7 学院就业率统计表

2.分专业就业率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单位:人)

就业人数(单位:人)

就业率

(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激光加工技术

160

156

97.5

○数控技术

34

33

97.06

产品造型设计

75

72

96

机械设计与制造

135

134

99.26

模具设计与制造

109

109

100

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方向)

68

66

97.06

数控技术

81

81

100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

331

326

98.49

装饰艺术设计

88

85

96.59

合计

1081

1062

98.24

动力工程学院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66

63

95.45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126

123

97.62

★轮机工程技术

99

95

95.96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27

27

100

航海技术

100

95

95

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

141

129

91.49

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方向)

73

71

97.26

内燃机制造与维修

124

119

95.97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33

127

95.49

合计

889

849

95.50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42

39

92.86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80

72

90

○游艇设计与制造

40

39

97.5

船舶工程技术

267

241

90.26

船舶舾装

71

66

92.96

钢结构建造技术

21

18

85.71

工程造价

191

191

100

海洋工程技术

70

69

98.57

建筑工程技术

90

87

96.67

游艇设计与制造

35

31

88.57

合计

907

853

94.05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50

44

88

○应用电子技术

58

56

96.5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50

46

92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76

69

90.79

电气自动化技术

97

95

97.94

机电一体化技术

175

167

95.4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地铁机电设备技术方向)

118

115

97.46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21

19

90.4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3G/4G移动通信开发工程师方向)

97

95

97.94

计算机网络技术

95

93

97.89

软件技术

31

29

93.55

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向)

109

107

98.17

软件技术(高级软件工程师方向)

258

249

96.51

应用电子技术(地铁通信技术方向)

73

70

95.89

合计

1308

1254

95.87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

88

85

96.59

●酒店管理

137

131

95.62

会计

251

247

98.41

酒店管理

31

31

100

旅游管理

65

65

100

商务管理

69

69

100

商务英语

85

83

97.65

市场营销

82

77

93.9

物流管理

125

123

98.4

合计

933

911

97.64

表8 二级学院及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3.未就业人数及原因

2018届毕业生有189人待就业,占就业人数的3.69%,未就业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毕业生就业条件较差;②准备出国、自主创业未就业;③就业之后离职暂未就业。

对于未就业毕业生,我院建立了就业帮扶与跟踪机制,采取了就业帮扶等相关举措,确保继续推动毕业生实现就业。

二、就业流向

1.就业地域分布

就业区域

省份

就业人数

泛长三角地区(496)

江苏省

249

浙江省

247

泛珠三角地区(636)

福建省

51

广东省

571

广西壮族自治区

7

海南省

7

泛渤海湾地区(167)

河北省

6

辽宁省

31

北京市

76

山东省

29

天津市

25

中部地区(3497)

安徽省

26

河南省

19

湖北省

3393

湖南省

23

江西省

36

中西部地区(63)

四川省

15

云南省

10

贵州省

1

重庆市

37

其它地区(70)

甘肃省

19

黑龙江省

3

吉林省

2

山西省

11

陕西省

26

内蒙古

9

表9 毕业生就业区域表

2.就业行业分布

就业单位类别

毕业生人数(单位:人)

就业人数(单位:人)

就业率(单位:%)

船舶与航海类

1342

1257

93.67

机械与制造类

1582

1548

97.85

电子与信息类

1135

1090

97.09

经济与管理类

1059

1034

97.64

合计

5118

4929

96.31

表10 就业行业分布表

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就业人数(单位:人)

所占比例(单位:%)

科研及事业单位

69

1.40%

国有企业

1075

21.81%

三资企业

168

3.41%

民营企业

3129

63.48%

其他

488

9.90%

合计

4929

100.00%

表11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表

三、就业质量分析

1.毕业生薪资水平

在2018届毕业生中,七成以上的毕业生平均转正月收入在3500元-5000元之间,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毕业生薪资水平占比比例图

2.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018届毕业生签约单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相关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有关数据和图表如下:

图2: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比例图

3.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8届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岗位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相关数据和图表如下:

图3:单位满意度示意图

图4:签约岗位满意度示意图

第四篇人才培养工作重点领域

学院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石”,将“能就业、就好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协同育人模式、以“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打下了坚实的“深基桩”。

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专业领域

1.服务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布局,聚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产业战略,面向国家经济从中高速向中高端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重大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基础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特色专业体系。

2.面向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做精做强船舶类专业群。根据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要求,将船舶类(含水上运输类)10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全部纳入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范围,进入湖北省职教品牌、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专项计划,实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其中,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成为教育部第一批示范专业点,船舶职教品牌(包括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专业)已经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3.面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专业转型升级。以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面向现代造船模式、现代生产模式、现代商业模式变革,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为主要方向,将大量生产设计、商务管理类软件引入教学内容,重组课程结构,专业课程中信息化内容接近40%,促进了专业转型升级。

4.适应新技术与新业态发展,设置一批新专业。2018年,学院新增云计算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等2个专业,对原有近40个专业进行了服务面向的调整,保持了专业发展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群结构,凝练了专业方向。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领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继续实施湖北省中高职衔接培养(3+2)、专科高职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积极探索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合作继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继续按照与德国工商总会的协议实施双元制教学;2017-2018年共遴选18个专业实施“英才工程”,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技术技能型“精英”培养之路;选择3个专业实施士官生培养,探索军民融合军事人才培养。

二、加强教学信息化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坚持不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学生信息化教学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各类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技能。2018年,共组织150余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培训,7月,专门组织了30名骨干教师参加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化专题教学培训,广大教师掌握了在线教学、移动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观念,有效提高了信息化执教能力。

2.对标国家教学能力比赛,检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坚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代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2018年组织教师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3.依托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建设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确定立项建设“激光切割设备与工艺”、“测量与逆向设计”等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目前资源建设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下一步将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4.实施教学资源平台总体部署,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学院组织搭建了移动云教学管理平台、尔雅通识课教学平台。改进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互联网+课程自主学习”模式,实现选修课程线上开放式学习与考核。有400余门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强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学大数据管理。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建“湖北省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为我院信息化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对于学院包括教学管理、教学监督与教学评价在内的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我院信息化教学的区域辐射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持续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适应95后“手机控”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变化,改进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蓝墨云班课”、“学习通”、“云课堂”、“百词斩”等移动学习工具引入课堂教学辅助平台,推行“互联网+课程自主学习”模式,实现选修课程线上开放式学习与考核,同时启动建设一批优质专业核心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在注重团队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改革,坚持素质与技能培养并重,使教学训练与实际工作案例同步,职业岗位能力达标与企业、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四、推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2018年学院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文本框架,组织新一轮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与修改工作,目前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学院以课程诊改为切入点,依据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组织修订各类课程教学标准(简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省人社厅课程认证过程化改革,推进课程教学、实践训练、技能鉴定的一体化。

五、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8年是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按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优质学校建设方案,持续推进13个分项目、34个分任务的实施,先后召开了优质学校建设推进会、骨干专业建设推进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验收准备工作会、执行绩效评价推进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验收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六、持续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2018年是贯彻落实院党委《关于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若干意见》(院党发【2014】8号)的第五年。根据“质量提升工程意见”的总体要求,2017-2018年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方向是,实现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对非航海类专业全覆盖,凝练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建章立制,实施英才培养工程。

1.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的全覆盖。在2016年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覆盖到10个非航海类专业的基础上,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覆盖到所有专业。开展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的宣贯工作,厘定规范性文件目录,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进行了校内审核。

2.凝练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认真总结凝练“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学院“‘两大融合’背景下的船舶类专业优质教育资源集成建设与应用”等5个项目,在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3项。

3.实施英才培养工程。根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英才培养工程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武船院发【2017】24号),2018年9月各二级学院共选择8个专业开展英才培养试点,编制了英才班学生遴选方案,10月开始实施专项培养。

第五篇 学院就业工作主要特色

2018年,学院紧跟市场脉搏,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模式,引进实施信息就业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开创学院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组织责任意识,保障就业工作高效运行

学院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党委统领、“学院、二级学院、班”三级联动、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协同组织、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为系统推进就业工作提供了健全的组织保障。全院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导师负责制,由各二级学院遴选老师负责就业工作,组成就业导师队伍负责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保障就业工作高效运行。

二、积极扩展就业市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社局、东西湖人社局,以及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光谷人才服务中心等部门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合作,有效扩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此外,学院也十分注重与省外就业部门合作,在江苏常州、浙江嘉兴等地建立了多个“就业工作站”,进一步巩固拓展了省外就业市场,满足了部分毕业生外省就业的需求。

三、主抓校园招聘,积极打造实施“智慧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招聘会组织和就业信息化建设,以校园招聘会和就业信息化为抓手,精心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力打造实施“智慧就业”计划。

近年来,先后开通了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校企交流平台,开发了校园招聘门禁、档案管理、就业帮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就业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丰富完善了就业信息网,推动就业工作不断向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四、夯实就业指导,全面实施就业精准帮扶

促进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指导,是落实好“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困难帮扶小组72人,由就业副书记担任组长、就业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为主要成员,采用“分时段就业摸排、建立就业帮扶台账、精准帮扶反馈跟踪”的工作思路,实施就业工作责任制,使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显现效果。

完善就业帮扶制度,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落实国家、湖北省有关毕业生入伍、求职补贴等方面优惠政策,引导更多学生在湖北建功立业。2018年,帮助271名毕业生申领求职补贴,共计216800元;指导推荐381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五、坚持品牌引领,推动船类就业向好发展

秉承“立足船舶”的办学理念,加强与船舶行业紧密联系,不断筑牢船舶类毕业生的就业品牌优势。在近年来船舶行业发展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积极发挥湖北省船舶与航海类就业创业市场作用,主动登门船企,了解船企岗位需求,邀请船企进校招聘或直接推荐毕业生,实现了船类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稳步向好发展。2018年,共有101家船舶与航海类企业到校招聘,提供岗位数540余个。

六、强化办学特色,服务国防军工事业发展

坚持服务军工办学特色,积极与国防军工相关行业对接联系,共商人才定向培养、招聘事宜。2018年,共有61家军工企业或军工背景企业来校招聘,提供岗位数340余个;向武警部队定向培养士官132名,学生较高的军政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部队的广泛好评。

第六篇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与建议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院培养人才只有与行业和地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好就业,就好业。结合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校企联动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

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不断优化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生源、培养和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充分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融入企业制度文化和职业精神,让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职业特点与规律,学会遵守相关职业规范,加强顶岗实习等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对接,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将生产性实训融入校内实训范围

不断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在校内实训中,感受到贴近职业岗位的教学环境,使用的是与生产一线相接轨的实训设备,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将企业经历纳入专业教师选聘、考核范围

进一步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培养,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专业教师企业行,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历练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实现学院与企业共同培训师资。

关闭